無錫市《零碳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(2025-2027年)》于2025年3月正式出臺,這份文件不僅為江蘇工業園區綠色轉型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,更揭示了政策驅動下的百億市場空間。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,建成10家以上零碳園區、20家以上零碳工廠、10個以上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,并培育20家注冊虛擬電廠。這一系列量化目標背后,是對技術落地的迫切需求——而安科瑞的AcrelEMS 3.0智慧能源管理系統,正在成為實現這些目標的核心技術引擎。
一、江蘇新政:零碳園區的政策藍圖與剛性要求
江蘇省無錫市的零碳園區行動方案構建了“1+4”工作體系,即以零碳園區建設為中心,配套推進零碳工廠、源網荷儲一體化、虛擬電廠和零碳服務機構四大行動。該方案在六個維度設立了嚴格的約束性指標:
能源結構轉型:要求2027年園區可再生電力消費(含綠證)占比≥30%,終端電氣化率≥50%
資源循環利用: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需達96%,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升至85%
數智化管理:園區需100%建立碳排放監測系統,規上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率超50%
政策特別強調儲能與智能微電網的關鍵作用,明確鼓勵用戶側配置新型儲能,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,并計劃通過虛擬電廠聚合20萬千瓦可調負荷資源。這為安科瑞EMS3.0這類融合“源-網-荷-儲”的技術方案提供了明確落地場景。
分布式光伏建設系統圖
二、安科瑞EMS3.0:零碳園區的三大技術支點
(1)能源流“透明化”:從盲區到全鏈路協同
傳統園區高達40%的能耗浪費源于監測盲區,而EMS3.0通過毫秒級數據采集能力,實時追蹤光伏、儲能、充電樁等200+設備運行狀態,精準定位高耗能設備異常。其AI預測算法可實現:光伏出力預測準確率達98%,動態調節儲能策略,將綠電消納率從行業平均60%提升至95%,蘇州某工業園區應用后,通過微電網協調控制實現年省電費超500萬元,綠電消納率升至85%。
分布式光伏建設相關二次設備:
(2)碳排“精算化”:破解核算誤差困局
針對傳統碳核算誤差高達40%的痛點,系統集成AEM96三相碳電表,結合2000+碳因子庫實時追溯產線級碳排放。該功能直接響應無錫政策要求的“園區碳排放監測全覆蓋”:自動生成碳排熱力圖,核算效率提升80%
(3)運維“主動化”:從救火式搶修到預測性維護
通過三維GIS數字孿生模型,系統實現設備壽命延長20%,故障自愈率提升80%。在電網互動層面:秒級功率調節技術支撐50臺充電樁智能調峰,節省配電擴容成本超千萬。聚合可調負荷資源參與電力現貨市場,某化工園區單季度獲380萬元收益。
系統總覽
“源網荷儲”等全量運行數據,存儲展示、狀態檢測、運行告警。
直觀展示微電網系統電量、碳排、成本、設備運行等各類數據。
實時呈現微電網電力數據流向和設備安全情況。
優化調度
基于能耗優、成本低和碳排放最少的經濟優化調度;
考慮電網供電力平滑與電壓穩定的安全運行調度策略;
需求側響應電網互動策略。
三、政策紅利下的市場爆發點
無錫政策將儲能定位為多能互補系統的樞紐節點,催生四大機遇:
1. 工商業儲能集成:高安全液冷儲能柜、光儲充一體化方案需求激增
2. 虛擬電廠增值服務:20萬千瓦可調能力預計創造年收益超2億元
3. 碳足跡認證:歐盟CBAM關稅倒逼企業布局ISO 14067國際認證
4. 退役電池循環:“無廢園區”目標推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市場
安科瑞EMS3.0的模塊化架構兼容95%設備協議,支持30天快速部署,用戶投資回報周期縮短至2.5年,匹配政策窗口期要求。
四、未來展望:從減碳到負碳的技術躍遷
隨著江蘇政策推動“風光氫儲一體化”,安科瑞已前瞻性布局氫電耦合與隔墻售電技術。在大興氫能示范區實現多場景覆蓋,四川試點中通過綠電直供降低電價成本30%。其平臺正逐步融合區塊鏈與AI博弈算法,推動園區從能源消費者轉型為“負碳產能體”——既滿足無錫2027年零碳工廠的驗收標準,更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節點。
江蘇的零碳園區競賽已鳴槍起跑,政策目標與技術紅利交織下,以數字化重構能源生態的企業,將成為這場綠色工業革命的最大贏家。
作者介紹:
安躍強,男,現任職于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,主要研究方向為為智能電網供配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