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《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》(發改環資〔2025〕910號),如同一道綠色動員令,宣告中國工業園區正式邁入“零碳時代"。
這份重磅文件明確要求園區加快用能結構轉型、提升能碳管理能力,并支持多能互補與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。面對政策要求與現實落地的巨大鴻溝,許多園區卻陷入“綠電消納難、儲能經濟性低、系統協同弱"的困局。而安科瑞EMS3.0智慧能源管理平臺,正成為破局的關鍵引擎。


一、政策藍圖下的零碳挑戰:園區轉型的三大痛點
三部委的通知為園區繪制了清晰的零碳路徑,但實施中普遍面臨核心矛盾:
綠電直供“卡脖子":光伏“午間過剩、夜間不足"導致綠電自用率低下,被迫低價上網又高價購電,綜合成本居高不下。
儲能“叫好不叫座":用戶側配儲初始投入大,傳統調度模式下充放效率低,回本周期漫長。
系統“碎片化運行":光伏、儲能、充電樁等設備獨立運行,虛擬電廠空有聚合之名,卻無調度之實。
這些痛點直指通知中提出的核心任務——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體系與建立智能化能碳管理平臺。而安科瑞EMS3.0的誕生,正是為打通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"。
二、安科瑞智慧能源平臺:零碳園區的“智慧大腦"
安科瑞EMS3.0智慧能源平臺并非簡單的監控系統,而是以動態調度-多能協同-碳鏈追溯為核心的三位一體操作系統,精準響應國家政策要求:
動態能源優化中樞
平臺通過毫秒級數據采集與AI預測算法,實現光伏、儲能、負荷的實時動態匹配。午間光伏高峰時自動啟動產線高耗能設備,余電存入儲能;夜間切換至儲能供電,告別“綠電浪費"。
——這正是對通知中“因地制宜發展綠電直連"要求的技術落地。
多能流柔性協同網絡
打破電、熱、冷、氣能源孤島,鋼鐵廠余熱驅動冷鏈中心制冷,造紙沼氣反哺微電網,實現能量跨業態循環。
——契合通知提出的“推動多能互補與能源梯級利用"的核心理念。
碳資產全鏈管理
集成碳計量模塊,自動生成符合GHG Protocol的碳報告,精準追蹤產線級碳排放,一鍵生成歐盟CBAM合規文件。
——直擊通知中“建立碳足跡追蹤體系"的剛性要求。
三、安科瑞EMS3.0系統:技術構架與核心功能
1.分層分布式架構:構建“云-邊-端"協同體系
EMS3.0采用開放的分層分布式網絡結構,涵蓋設備層、傳輸層、數據層、應用層,實現能源數據的全鏈路閉環管理:
設備層:部署多功能電力儀表、光伏監測裝置、儲能PCS、充電樁、智能電表等,覆蓋電、水、氣、熱等多能源類型,支持Modbus、IEC 60870等通信協議,兼容90%以上工業設備。
傳輸層:通過邊緣計算網關(如ANet智能通信管理機)實現數據本地預處理與加密傳輸,支持斷點續傳、失電報警,確保數據穩定性。
數據層:基于云計算平臺存儲實時/歷史數據,提供API接口與第三方系統(ERP、MES、IBMS)無縫對接,打破數據孤島。
應用層:集成發電預測、經濟調度、碳排管理、智能運維等模塊,通過AI算法動態優化能源策略。

經濟性配置:通過優化算法,為企業提供光伏裝機容量與儲能配比的優化方案。某高速公路風光儲一體化項目通過儲能動態充放電策略,降低峰值負荷30%以上,年節約電費超60萬元。
柔性擴容與需量控制:儲能系統在電價低谷充電、高峰放電,減少企業基礎電費。某電池廠項目通過EMS3.0實現用電可靠性提升30%,變壓器超容風險下降80%。
多策略錯峰充電:支持“先入先充"“競價策略"“邀約策略"等模式,優化充電負荷。浙江某項目對2臺汽車充電樁和3臺電瓶車充電樁實施分時調度,降低充電成本25%。
雙向能量交互:支持電動汽車V2G(車輛到電網)技術,低谷充電、高峰反向放電,提升能源利用靈活性。系統聚合分布式資源形成虛擬電廠,參與電網調峰輔助服務,預計可提升整體收益15%-20%。

實時監測市電、光伏、儲能等68項關鍵參數,動態呈現能源拓撲網絡,負荷預測準確度高達95%!
三維建模+GIS地理信息,讓能源數據“活"起來,手機/電腦隨時隨地掌控全局。

削峰填谷:儲能設備在電價低谷充電、高峰放電,某光伏電站案例顯示,電費支出減少20%!
柔性擴容:用電超載時,儲能系統秒級響應放電,避免變壓器過載風險,某高速項目峰值負荷降低30%!

內置碳排放核算模型,自動生成報告,某半導體工廠光伏消納率提升至85%,碳排放強度對標行業基準!
電氣火災預警響應迅速,孤島運行模式保障關鍵負荷不斷電,浪涌保護設備在線診斷,運維效率提升3倍!




五、未來已來:零碳園區的智慧進化
隨著通知要求“零碳園區于8月22日前完成申報",EMS3.0正加速技術迭代:
數字孿生預演:構建園區能源系統三維模型,模擬風光氫儲擴建方案,規避投資風險;
區塊鏈碳資產:實現綠證交易數據上鏈,滿足跨境綠電溯源需求;
隔墻售電引擎:適配通知支持的“增量配電網直供"模式,實現園區間綠電點對點交易。
結語:當政策照進現實
國家三部委的零碳園區藍圖,正在重新定義工業發展的邏輯。而安科瑞EMS3.0如同一條“政策-技術-商業"的轉化管道,將910號文中那些充滿雄心的條款——綠電直連、多能互補、碳跡追蹤——轉化為企業賬本上可計算的收益,園區儀表盤上可感知的減碳量,以及中國制造向綠而行的競爭力。
當越來越多的園區通過這塊智慧屏幕,看見能源流動的軌跡、觸摸碳資產增值的脈搏,零碳不再是一紙通知,而成為一場由技術驅動的生產力革命。
作者介紹:
安躍強,男,現任職于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,主要研究方向為為智能電網供配電。咨詢:15鈴鈴鈴353828